今晚,有一外籍女子致電急症室護士站,查詢我們有否聯絡過某病人。
(英語)
護士長:「你所說的病人姓甚名誰?串出來丫。J-O-H-N,S-M-I-T-H……我查查看!」
這時,八卦的小弟,已經在電腦中鍵入了John Smith 的名字。
我:「Sister,沒有這個人哦。」
護士長:「我們沒有紀錄呀,甚麼?甚麼 It must be fault 呀?查過了無錯呀!」
說罷,護士長把電話塞給我:「你英文一定比我好,又這麼八卦,那就好了。快點替我擺平她。」
小弟:「我?不是吧?喂?」
原來這位小姐是John Smith 的女兒,她收到一個電話,自稱是本急症室醫生打電話來,說她父親入了醫院,要求滙款3萬歐元到某個户口。
由於John Smith 本尊的確是來了香港,所以她留下了對方電話,再致電父親確定無事後,便在網上找尋我們醫院的電話號碼,然後打來查問。
「It must be fraud!」
原來她是說 fraud (詐騙),不是fault (錯誤)。
在香港,急症室是不理身分和貴賤,以救治病人為先。
我很慶幸和肯定香港的醫護人員,能夠在急速崩壞的環境之中,仍然可以堅守這個信念和原則。
縱有2009年Novo Seven的收錢救人前事,但醫管局已就誤會立即道歉及退回所收款項,也澄清了灰色地帶。《立法會文件CB(2)1934/08-09(01)》
事實上,我們的確會由病人紀錄中查出電話號碼,致電家人通知病人情況。
除非病人堅持要入住【頭。等。病。房】,院方需要先收取數萬元按金之外,我實在想不到有甚麼情況,急症室會要求家屬立刻帶錢來的。
啊——帶的士錢來接走醉倒街頭、錢包被盜的家人。